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971年席德進在大量水彩創作時,也重新回歸於水墨的探索,而這時期的題材也以台灣民間古建築、民藝、花卉等在地特色為主。此作品以長條幅配置,枝幹隨著運筆急緩、筋骨分明的書法氣勢,造就出枝條向上生長的生命意象。花葉使用墨、色之間的渲染沒骨技法,交織著層次與迷濛感,與蒼勁有力的枝幹形成對比,並將空間留白延伸,凸顯枝幹沉著穩健的筆勢與花葉墨色間不同層疊的變化,整體傳達出花卉生長的生機,不僅寫生也寫意。如1981年八月《聯合報》提及席德進對於花卉題材的描述:「最能表現中國毛筆的筆力、書法勁道、線條變化的,是寫意花卉。大千的荷幹,一筆直下,通達直上,這是西方畫筆所無法達到的效果。中國有一筆畫,也是在表現筆勢的力量流暢,一氣呵成。」 出處:于雅欐,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71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