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側坐少女

席德進(1923–1981),四川省南部縣人。1948年杭州國立藝專畢業之後渡海來台任教於嘉義中學,1952年辭去教職來到台北尋求發展;〈側坐少女〉即屬於席德進此一時期的水墨人物作品。 經過葉公超(1904–1981)的介紹,約從1955 年開始,席德進開始幫各國駐華使節繪製肖像。席德進對於自己的肖像功力深具信心,1963–1966年遊學法國期間亦曾以街頭畫像作為經濟來源。席德進的肖像畫以油畫或素描較常見,線條造型較硬挺,色彩筆觸較結實;然而,〈側坐少女〉卻是一幅水墨畫,造型與筆觸以豐腴流暢見長。 歐美遊學返台之後,席德進改變了創作方向,他欲將中國傳統水墨畫融入他的水彩畫中,因此開始勤練書法。以書法性的筆趣墨韻表現台灣的山水與花木,這是席德進晚年才完成的風格;作於中年時期的〈側坐少女〉尚未見到明顯的書篆線條或墨韻表現。在人物造型或繪畫技法上,〈側坐少女〉或受到業師林風眠(1900–1991)更直接的影響。他以水墨媒材作少女速寫,先以淡墨細線勾勒臉部五官與手臂,再以大面積的墨塊畫出頭髮與衣服,最後再於臉龐、嘴角與肩膀處作局部修飾,豐腴嫵媚的青春氣息躍然紙上。 出處:施世昱,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2。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55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