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風土民情的觀察,常作為席德進的作品主題,除了在畫作上追求理念、技術上的嘗試外,此段時間已在台北作一專職畫家的席氏,也會因應外國購者的愛好,如台灣的鄉野風情等而作。與此件同時期創作的同名作品《蔭》可相互比對,兩件作品描繪的主題,皆以枝芽繁茂的樹木,也都在樹下擺放竹簍子、以蹲坐閒聊的農人為對象。畫面中,構組枝幹的墨色粗放,筆法快速,以較淺的墨色作外形、以較深的墨色作骨幹,相較於農人身形以墨線輪廓勾勒,可見席氏著力於樹體本身的描繪嘗試。席氏的相關文集《藝術的軌跡──席德進的繪畫世界》提供觀者理解此階段風格的角度,其學習塞尚(Paul Cézanne, 1839-1906)的精神,實驗以色彩構組物體。此作中,樹體的造形與色彩,帶有幾何抽象的表現意味,亦成為構築畫作的思維重心,是此時期席氏作品受現代藝術影響的實驗階段。 出處:阮湘芸,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55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