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韓國風景

李宜恩在其研究《遷移的身體.思想的漫遊 —以席德進之旅行繪畫為例》中指出:「…分析國立台灣美術館出版的《席德進紀念全集》中的作品數量後發現,旅行繪畫,佔了作品中的二分之一強,媒材大多以水彩與素描為主。因此,旅行寫意畫作,可以說是席德進藝術創作中很大的一部分…」。旅行繪畫作為一個創作者對於他方「自然」的認識與想像,一直以來都是席氏創作中的核心關懷。 1976年,席德進赴韓國旅行,在描寫韓國風景時,採取從未曾使用過的山石皴法與苔點,以此作為追憶雪嶽山的表現手法。《韓國風景》中所表現的山石風景,在細長的立軸中被展開,墨線勾勒的林木枝幹與山脈走勢,成為架構風景的骨幹,苔點妝點樹頭枝幹的葉叢,暈染構成的山勢走脈的肌理,竟也隨著漸入深山不見盡處的步道,一同隱沒在靜謐而渺無人聲般的山林之中。遠處山脈的盡頭,運用與前景樹幹相同色階的墨色,暈染已不知深處的山林景致,或許在真實的風景中,那渺遠的山峰直入雲霄,已若「雲深不知處」般的消隱在觀者的胸壑之中。席氏表現傾斜的樹林枝幹,對應著蜿蜒入山的階梯步道,具已描繪山林景致的多變。同時,苔點、墨色的輕快暈染,襯映著粗筆淡墨的皴擦,使得林木山石的清朗閒適之感,著實引人入勝。 出處:陳美靜,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76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