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一帆風順

席德進於1979年,前往香港會晤恩師林風眠(1900-1991),相談「現代國畫」改革的方向。此幅作品名為《一帆風順》,左上為藝術家題款、右下有「平安是福」鈐印。在生命的晚年,席氏自1979到1981年間,將孤寂的心境,觀察大自然,融合東方水墨意趣與簡約的水彩筆法,將諸多情感轉化為靜謐的山水。 《一帆風順》與過往席德進觀察港邊,或為舟、或為船的樣貌有所不同,此作屬於少有的「揚起風帆」的樣態,帆上以明亮的橘色表現,輪廓使用具結構性的黑線強調、凸顯給觀者,既呼應題旨,也牽引出藝術家熱切於藝術創造的歷程。 與此時期的諸多題名「風景」系列相比,席氏往往大筆將紙打溼,透過實景觀察後,將山巒由上至下籠罩淺灰色,待天際山頂水分稍乾,再堆疊顏色讓色料由山頂向山腳滲透;而《一帆風順》則在淡雅、樸質無華的畫面構圖,結合書法中「飛白體」的技法,讓淡綠色之處彷若乾筆擦過的效果,形成海面粼粼的層次味道,製造出船隻前行的想像,形成錯落有致的韻律感。 1979年《漁人啟航》與1981年《海岸一覽》、《山光出峽》亦為藝術家轉換其生命心境的寫照。 出處:陳威儒,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7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