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牛與樹

歐美遊歷歸返台灣的席德進,不僅投入民間藝術和建築的踏查研究,也重返書法和水墨繪畫的探索,冀求以現代畫家的勇氣和努力,表現出屬於現代的中國畫。藝術史學者蕭瓊瑞(1955-)研究席德進的水墨畫提出,席氏水墨循環反覆出現榕樹、古屋、江畔、牛、勞動者等基本形式語彙,在不同時期與以不同的筆法與構圖組合。 這件創作於1980年的水墨《牛與樹》,提煉鄉野的牧歌,以牛與榕樹兩種基本母題進行構圖,這類的題材手法,讓人想起以畫牛著稱的中國畫家李可染(1907-1989)。據席氏摯友莊佳村(1942-)追述,席德進晚年致力李可染研究,而牛、榕這些同樣為席氏所熟習的鄉土對象,順利成章為水墨形式語彙的鑽研。在這件作品中,我們可見以往席氏水彩中畫牛的習慣:本於素描速寫基礎,以墨黑的幾何塊面和短線捕捉整體型態和動勢;直接以褐色略乾的用筆,虛實飛白地寫出榕樹粗糙的樹幹枝椏,下筆線條肯定而老辣,又略顯延展飛揚的生命態勢;花青色漲墨快意疏密有致地點出樹葉的濃蔭。本於點、線、面基本造型原理,融會了素描、書法、水彩等東西繪畫的特質,與中國重、大、拙、老、少的美學追求,形塑了席德進所追求的現代國畫。 出處:朱珮儀,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8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