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風景

席德進最早的一張水墨作品《鳳凰木》(1953)亦是採用此種近乎正方形的構圖,這樣的構圖與其恩師林風眠(1900-1991)所喜愛的作品型式類似。儘管在題材上《鳳凰木》已經顯露了席德進對鄉土民情上的關懷,在這件作品《風景》中更顯示在1970年代晚期,藝術家對於此種山巒、田疇式風景畫之中色彩與水墨的掌握,更臻和成熟諧;然而,此作特別之處便在於畫幅形式上的限制,也改變席德進在橫幅風景畫中常使用的構圖手法。畫幅近乎一比一的長寬比中,遠方的山巒卻佔據了三分之二的畫面,並徹底壓縮了前景視野中的水田,席德進似乎有意以仰望的視角,描繪宏偉矗立的山脈,而山、田野之間潮濕蓊鬱的水氣以暈染墨色與水彩的方式呈現,色彩濃淡之間的層次豐富了空間的韻律感。若將這兩件採取相似構圖的作品相比,會發現色彩使用上,由多至少,但在單一色彩上的漸層表現卻更為細緻豐富;景物上也由繁至簡,景物之間的空間關係利用傳統的留白技巧,使畫面具有凝滯的寂靜之感。 出處:黃皓妍,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78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