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970年代,席德進開始重新回探水墨畫的筆、墨、紙間的趣味,此階段,我們已難純粹以水彩與水墨為範疇,對其作品進行劃分。同時,席氏長期以來對傳統建築與民間藝術的關注,也使這樣的題材延續至水墨作品上,豐富的古厝繪畫外,也留存許多珍貴的一手史料。 此件1972年的作品《屋》,捨去其他景物陪襯,僅以大筆平刷的暖鵝色天空,作為燕尾古厝的背景,建築單獨成為畫面主體。屋頂輪廓透露畢費粗黑堅硬的線條特色,兼具水墨暈開的柔和,而前後屋頂墨色細致的濃淡變化,以及屋簷處藍灰色塊表陰影,使低彩度的靜謐又不失空間的立體感。此時期的古屋、廟宇作品,藝術家常採側面、遠而平視的角度描繪,似是試圖呈現建築整體,與1977年至金門寫生,聚焦古厝部分形體的系列作品有所不同。 出處:林芳多,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72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