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木棉(葉)

「自然」一直是席德進創作的泉源,1947年來台,任教嘉義,寫生台灣風景的同時,也受學生影響,嘗試以更純粹的眼描繪自然,擺脫既定技法與題材,奠定日後關注地方性格的理念。而以台灣花卉為主題的作品,在1971年後成為席德進晚期的創作核心之一,作品《木棉花(葉)》,將木棉的挺拔雄勁,以有如秦漢碑帖,雄勁飽滿的筆觸展現,而葉片分別以輪廓清晰的茶綠色樹葉,以及飽以水分暈染的灰綠葉片呈現,兼具水彩設色和水墨暈染、色調溫潤的特質。畫面整體以「特寫鏡頭」取景,引導觀者聚焦於木棉花之外的枝葉美感,在其它植物寫生系列中,如1975年的《木棉花》則另見其對橙紅木棉花的關注,常選擇台灣街景常見的木棉,而非傳統中國文人畫的梅竹菊蘭,反映席德進對眼前自然的真摯傳達,擁抱地方的獨特景貌。 出處:林芳多,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