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木棉花

席德進曾寫道:「台灣沒有梅花、牡丹,可是畫梅花牡丹的畫到處可見。為甚麼住在台灣二、三十年就不敢去畫鳳凰木花?或本地的花卉呢?難道只是因為古人沒有畫過,就無從著手?」熱愛寫生、主張畫我所見的席德進,在繪製花卉作品時,則選擇在台灣在地可見的花種,而非傳統文人雅士愛好的竹、梅、牡丹等類型,相對地,席氏更著重直接地面對自然,描繪台灣花卉所蘊涵的地方性色彩與風貌。 此幅作品《木棉花》,作為畫面整體主軸的主要枝幹,僅以墨線一筆構成,即掌握了自然生命的動勢。直幅畫面的構圖則展現木棉花枝枒向上的生命力;此作中的線條不似早期的堅硬銳利,而是剛中帶柔,可見席德進不斷揣摩秦漢碑帖,將筆、水、墨融洽運行。而對於木棉花施以橙、黃色漸層,將多彩與傳統東方水墨的筆觸交疊出的花卉寫生,則是席氏在面對國畫與西潮激盪之間,於晚年所發展出的繪畫特色。 出處:陳佳欣,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