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木棉花

1970年代,席德進的創作出現為數頗豐的花卉主題之水彩畫作品。其中,以「木棉花」為主題則約佔水彩作品總量的百分之四左右。在這十八件同主題的作品中,僅有兩件載明作品年份,分別是1975年兩件同樣以「木棉花」為題的作品。木棉好生長於熱帶與亞熱帶,每年的二至四月間開花,且在花開後才長葉子,輪生的葉序生長方式,順應時節產生植株上的多變樣貌。席德進現場寫生的方式,就成為觀察植物生長真實狀態的最佳方式。席氏採取近身觀察式的視角來認識和感受自然,因此,透過他的作品,我們可以隱隱地感受到自然的變化與氣息。在此作中,席氏以濃黑的色調數筆勾勒出由畫面右側橫向左端的木棉花枝幹,那乾中帶濕的筆觸,托襯著嬌嫩的木棉花朵,和著自然季節的習氣,開向四方,顯見出木棉花初現時期的清新與自然。在用色的表達上,木棉花花瓣間的層次變化,營造出旺盛生命力的氛圍,再者,待放的花苞呈現出不同的花開狀態,卻也顯出創作者的觀察入微與親近自然的胸懷。席德進曾在〈中國 西洋 東方 西方〉一文中指出花卉創作的產生在於:「中國畫以純自然為尚,避免人的參與,要『不食人間煙火』。因而產生了花卉畫。」由此觀之,席氏表現自然,以花卉入手,具以表現出其崇尚自然的志與趣。 出處:陳美靜,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