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鳳凰木

色彩的運用在席德進的繪畫中,扮演著相當吃重的角色。他總不免在色彩表現中,再現自然的景物,同時也梳理人的內在情感。席德進服膺於自然幻化的下景色,無一處不是美得醉人的風景。在《鳳凰木》一作中,席氏以南台灣六月盛開的鳳凰花表現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畫面中虛實掩映的紅與綠,含攝渲染的層次感,展現出繁茂鳳凰花與葉勝景的自然光景。同時,在灰色階的彩度映襯下,亦加凸顯出鳳凰花開時清朗的自然氣息。席德進藉由鳳凰花枝葉由畫幅左側蔓生進入白日空景的構圖,將畫面分成三個主要的觀看區塊,分別是畫幅上段顯出高度盛開的鳳凰花,映襯著那麼紅的彩度;中段掩映在多重樹葉中的紅花,亦顯出季節變化中的真實感;最後,則是下段中已近失卻真實物象的鳳凰花與葉,隱約使得自然地觀看產生一種空間的渺遠之感。由此,我們足以進一步感受在席氏筆下那螫人般,若潮水般蜷伏而來的南台灣熱情,正緩緩襲上觀者的眼目。席德進在〈用「現代眼」看花〉中提出:「我們應該學習五代和宋朝的畫家,面對真實的山水、花鳥來起步、來創作。這樣才能逃開前人的束縛,展現自我的天地。」從而,席德進就以台灣最真實的自然花卉「鳳凰木花」,具體表現台灣的自然。 出處:陳美靜,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