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現今關於「竹」的相關題材,多於1970年代開始,席德進以水墨、水彩或最初始的素描圖稿為主。席氏所承襲的傳統中國文化中,合稱四君子的梅、蘭、竹、菊,其中竹子流傳至今,有「虛懷若谷」、「竹解虛心是我師」這樣的象徵性諺語,藉以形容一個人的謙虛、高風亮節的品格與氣度。 此幅《竹》,茂密的竹葉占據左半部畫面,在極具動態感、且朝著不同方向伸展的葉片之間,採用不同深淺的灰階顏色,表現出整體的陰影與漸層的變化。竹子在台灣具多重的功能,若為夏日炎炎在竹林間,更兼具遮蔽暑熱、製造蔭涼休憩場所的功能。《竹》彷若席氏刻畫出濃密竹林間的一隅,聚焦在光影的變化,而竹葉叢集地盤踞,與雖顯纖細的竹枝幹兀自拉高、朝向天空生長,也凸顯出竹子一節一節攀升的特性。 出處:陳威儒,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