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具有水墨意味的水彩創作,是席德進藝事探索中發展出來獨具個人特色的風格與語彙。席德進以水彩創作,融入中國水墨畫的意韻,企圖以現代人的眼光重新詮釋與追尋傳統儒家哲學中庸之道意識下,天人合一的宇宙觀。評論家羅青(1948-)評席氏的水彩風景畫:「…為台灣的山水,作了一番十分中國的詮釋。」 此作《雲》捕捉了中部橫貫公路支線(台十四甲)上的雲海美景。這片翻騰於中央山脈群峰間、立霧溪山谷上的雲海景致,位居合歡山、大禹嶺公路沿線,對照峰巒型態與現場實景十分近似,顯現席德進對寫生、臨場感的重視,以及對景物捕捉的精妙。在這件作品中,席氏捨棄水墨皴法,在濕濡的畫紙上以近乎墨色的大筆色面,揮就中景遠景的群山,近景以線條點染勾出高山林木,近乎留白的雲海,「用『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處理手法,無非是要到達靈性昇華的高超意境。」在追述中橫梨山印象時,席氏曾言台灣高山讓人「拾回一片純淨」。 出處:朱珮儀,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