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房舍

1953年,時值席德進從嘉義前往至台北的第二年,居住台北的期間,他時常以街景、廟宇、淡水河邊風光等場景為描繪對象,而這件作品正屬於此時期的街景創作。畫面中前景為一片綠色草地,接續為樹叢,最後為房舍的錯綜安排,呈現出具有空間感受的景色,在筆法上,線條的使用並不多,僅在房舍處框架出概略的輪廓,而主要是利用色彩來表現物象,顏色的選用可見大量的綠色與深處的紅色牆面形成顯眼的對比,這與馬諦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擅長使用的手法相關,描繪樹葉所用的點狀層疊筆法,也有著塞尚(Paul Cézanne, 1839-1906)風格的影子。關於對現代主義資訊的接收,早在席德進跟隨龐薫琹(1906-1985)、林風眠(1900-1991)習畫時便已有所了解,但對席德進而言,塞尚的方法必須要由有能力處理自然技巧的人使用,才不致落入機械化的困境,而馬諦斯紅綠對比色調的運用,則十分合適於表現習氏所觀察到的台灣風景,因此在本作之中所體現的是席德進透過對自然的關注,而轉換了現代主義風格原初所具備的內涵。 出處:陳嬿晴,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5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