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菜園

此幅畫作的用色,有些近似前輩畫家郭柏川(1901-1974)色彩鮮艷與高彩度的風格,但席德進將水墨的筆法放進西洋的水彩之中。席德進的色彩、筆法不同於日治時代的藝術家,整幅畫趣味盎然、極富意境,表現出農家農忙時的情景與寫照,將觀者的心靈拉近了農村場景,一窺樸實的農民生活。 席氏採用如米勒(Jean François Millet, 1814-1875)般的鄉村田園生活,不以政治批判的手法,表現出對農民純樸的敬佩。席氏1952年辭去教職北上,接觸了美國傳入的現代藝術,其畫風也受到歐美現代藝術的影響,大膽直接地用色受到了野獸派(Fauvism)馬諦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的影響。在前景的水池的處理手法,以線條與筆觸表現出水中的魚群,中景的三位農夫正在耕種農忙,席氏將前景的三位農夫描繪的較仔細些,遠處有兩位農夫也在農忙,席氏以簡單的線條象徵著遠方的農人,寫實的農人與兩旁抽象的植物、樹木形成強烈的對比,使觀者的目光在前景的三位姿態不同的農夫身上。 席德進的水彩,與台灣日治時期之藝術家畫風有極大的差異,日治時期的水彩偏重濃彩,水份運用的較少,而席氏大量運用水彩暈染的特性,結合中西方的技巧,開創出水彩畫風的新境界。 出處:彭康家,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5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