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校園

席德進在1952年八月辭去嘉義中學的教職,搬到台北以賣插畫為生。此幅畫主要以橘紅色和青綠色為主,形成強烈的對比。畫面前景圓環的樹叢與遠景的建築,以高彩度鮮豔的色彩描繪。 席氏早期水彩,以線條描繪為主,水份渲染的運用較少,前景圓環的樹叢,高低不同,在構圖上形成有趣的節奏感。他以點狀的碎筆描繪樹葉的樣態,以不同綠色層次感描繪樹葉,樹幹與樹枝以深淺不同的棕色、墨綠色,藉由粗和細的線條勾勒出樹枝的變化,以線條勾勒出建築的外形輪廓。右方騎腳踏車與行走的人群,構成了校園生動的景致,在畫面上形成活潑的生命力。 畫面中構圖,建築物的屋頂和屋簷以深橘色與灰色彩繪,越往地面的牆面顏色越來越淡,保留出中央的地平線與馬路;前景的路燈和建築牆壁的淺藍色,彼此色彩呼應,使得畫面有整體感。天空與地面留白的處理手法,延續中國傳統水墨的構圖方式,讓觀者有無限想像的空間。 出處:彭康家,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52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