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風景

席德進對於抽象畫採取的進路,仍然以傳統作為核心的基礎,在面對自然時,並不以抽象作為逃避的理由。他認為:「許多畫抽象的朋友,都逃避自然,輕視自然,我則認為:抽象即自然,我的抽象畫,仍是像山水、岩石。中國畫家永遠是抓緊自然,深入自然的核心。」於是,在《風景》一作中,可以觀察到席德進衷於自然的表現方式。他運用寫生的方法,採取暈染、重疊、沒骨等的表現技法,再現自然風景的真實狀態。這件作品的構圖明晰,背對著畫面的人物,循著山中小徑往中景暖色調描繪的屋宇走去;山徑的甚遠處,還有一株如樹木般的行人依稀往更遠處的山徑前進,小徑兩旁盡是草木扶疏,遠景處一片冷色調的藍色階渲染出山和天與地的臨界處。半具象的自然依然遵循著席德進表現自然的真實性,具體地被再現出來。他的自然為本,心境自造,或亦可稱之為席氏抽象的核心概念。最終,對於自然的詮釋,席氏抱持著如此的態度:…自然在每一個時代有其不同解釋,每一個人對它的認識又各異,抽象畫仍是自然的一面,自然包括一切…。此等對於自然的態度,與西方風景畫興起的源頭佩托拉克(Francesco Petrarca, 1304-1374)的感知實屬雷同。 出處:陳美靜,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56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