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觀看席德進的創作歷程,我們從其好友盧精華〈我陪他到處寫生〉一文中「席德進的創作中,寫生佔據其藝術生活的全部。」這句話出發,搭配席德進的創作歷程,可以看到席德進堅持一生對於描寫自然,揉合藝術於現實的創作理念。 《樹》以背光的樹幹與運用透視得構圖為主要架構,將畫面分割為兩側寬中間窄,集中觀者的視點於畫面中心,兩側的樹木雖然皆以深褐色描繪,但一邊只有大量的枝幹,無半點綠葉,林中孤單站立一人;右半的樹枝雖然枝幹較為纖細,但席德進加入多層次的鮮嫩綠色增添新生的氣息,似乎刻意在畫面中製造兩種反差與對比的效果,亦作為自我內在心境投射的象徵。 反思台灣的景色,有多少部分可以直接使用純粹的歐美水彩技法去創作?又或者有多少成分可以使用傳統文人畫的筆墨去描寫?席德進在美院時期所學習的技巧,又能沿用多少於台灣景色的描繪中?或許從席德進日後不停地寫生、嘗試不同技巧中,搭配其沉澱融合後的美學思想,或可探究出創作者對於所處環境的感悟與用心。 出處:陳厚合,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5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