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廟前

席德進來台後,激起了對於色彩與傳統民間建築與藝術的熱情與興趣,並認為從印象派(Impressionnisme)到野獸派(Fauvism)間鮮豔的原色運用,除是開啟他對於色彩的認識外,更是能準確表現台灣亞熱帶景物風情。 《廟前》,席德進將描繪的重點放在遠方的廟宇與近處的花草上,而主題廟宇正前方,反而以簡單的色彩刷過,未多作描寫,將觀者的視角集中在燕尾脊的閩式建築物、正好經過的人物、與以各種細小色彩點成的花朵上等事物上。此階段的席德進,尚未大量使用類似畢費(Bernard Buffet, 1928-1999)的深褐色短筆觸為其創作主題勾邊,但其慣用的勾邊技巧此時期已形成,在色彩運用上,也多使用與描繪的物件相近的色彩,避免線條在畫面上搶奪主題的焦點。此時期席德進的創作尚未發展出明確的個人風格,在景物描繪與創作風格上都未成熟,屬於實驗探索的階段,故今日能從席德進全系列的創作中,看到其摸索階段的藝術作品,更是可貴。 出處:陳厚合,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5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