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風景

1950年代前後,席德進方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畢業,旋即來到與中國大陸風土明顯差異的台灣,於嘉義中學教課。席氏面對迥然不同以往的南台灣風土、色彩與題材,強烈感受以往所學不足以深刻描繪出腳下土地的骨肉靈魂,他曾在日後回憶初來乍到之際的衝擊:「發覺我學生的畫,比我傳達眼前自然來得更真摯」,於是短短的三年時間中,他狂熱地寫生,直面自然,放下過去學來的技法,逐漸從直覺、本能出發與自然接合。 此作繪於1951年,盈溢鄉野趣味的題材,看似平淡無奇,但一頭吃草的黑牛,雖僅佔全畫比例微少但醒目,聚焦了我們的視線。讓席氏移情記錄了情感激動的這一幕,推測和其幼時與牛為伍的經驗,於是這不僅是幅台灣的質樸、閒適、寧靜風景,更是畫家「童年時光再次追回—一樣溫暖的陽光,一樣柔嫩的野,一樣閑散的日子」。從物象掌握、用筆線條、技法表現整體觀之,摸索、實驗的草圖或習作性質濃厚;線條與色面的交互運用,與成熟時期相較,用筆線條較多且直率,可感覺下筆之迅速,充滿力量的展現;用色明暗、輕重的對比,顯現陽光疏朗的氛圍;渲染技法的運用,表現出正朝向合宜精準與自我風格語彙建立的摸索。 出處:朱珮儀,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51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