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962至1966年,席德進遊歷歐美,親眼見到歐洲名作,讓他體驗到,真正感人的作品是根植於生活與土地的。1965年在巴黎居美(Guimet)博物館裡研究中國民間藝術,此時他將抽象藝術等現代主義風格融入到創作中。自旅居巴黎後,他開始以「畫中帶線」勾勒建築物,1964年到1967年,畫作風格以高彩度鮮豔的色彩與線條的呈現,如1964年的《巴黎街景》與1966《白屋》以及1967年的《街景》。這幅作品,他將紙留白,呈現房屋亮面的部份,營造光線照在建築體上耀目的視覺感受,亦呈現太陽和煦、風和日麗的氣候狀態。牆壁的部分,席氏以淡彩描繪,反而在屋簷處施以深黛藍、靛藍與深栗色、棕黑色,產生明度強烈對比,鮮豔、繁複的窗戶色彩與造型,成為畫面醒目的焦點。房屋外形,以線條勾勒出輪廓線,天空以灰藍色描繪,留白處呈現雲的狀態。左下方的人,以「剪影」方式描繪出來,省略複雜的細節,與建築上繁複且具裝飾性的門、窗形成強烈的對比,整幅畫表現出寧靜、安詳之感。 出處:彭康家,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65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