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河邊

「我不再追求前衛。我避開世界新潮。我要找我生活中的真實。」席德進自歐美返國後,西方抽象的繪畫語言逐漸自他的畫面中退去,他隱身於鄉野尋找屬於中國民族性格與文化的視覺元素,大量以水彩融合水墨技法的形式,寫生描繪出現實之中,台灣的山水與古建築。席德進的風景畫中經常以水平式的構圖層疊出空間的次序感,這樣的效果與他創作的形式、手法密切相關——自遠而近的描繪景物,並在水分充足的紙張上,橫向的施以色料,便能形成《河邊》中遠景水面深淺變化的視覺效果,由於藝術家大面積保留紙張原有的色彩,更能明顯地觀察到色彩受重力影響,向下蔓延的毛細現象,表現溪河靜水流深、霧氣迷朧的岸邊景觀。而席德進利用近似毛筆的圓鋒水彩筆,以俐落的筆力由下而上,描繪岸邊向上生長,蒼鬱茂盛的蒹葭,隱約可見埋沒在自然之中的微小人物。席德進的風景畫中,有時會在畫面中出現比例刻意被縮小的人物,與廣袤的自然場面形成懸殊的對比,也隱透著藝術家孤寂與茫然的心緒。 出處:黃皓妍,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7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