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漁塭

席德進雖然在1960年代末期後開始大量的以水彩創作,並取法水墨,將墨、色兩者的語言融會進其繪畫中,然而,與中國傳統水墨畫不同之處在於,席德進認為傳統的山水畫缺乏臨場感,因此以關照自然的寫生作為主要的創作形式,而針對取景的季節、時辰,藝術家均有自己偏好的元素。譬如《魚塭》中,畫面中遠景式的視角,以二比一的比例呈現前景中席德進所喜愛的映影元素。大面幅地渲染出薄淡的灰黃色彩,甚至以水刷淡色彩至接近透明的留白,不僅表現破曉時刻水霧泱漭、風雲幻變之貌,更產生因光線微弱,景物色調統一和諧的畫面效果。對比水面的柔淡,席德進利用深色調乾擦的技法,速寫式地輕描出豎立在魚塭養殖場之上,木質感的欄桅、漁網、小屋、漁船等物體造型。彰顯出藝術家對水彩性質的體認與掌握,巧妙地搭配不同的筆觸技法,描繪出細膩的景物質感。 出處:黃皓妍,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68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