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海邊

席德進的風景畫,必須從一個整體性的時空氛圍來加以觀評。繪畫的整體性觀看,猶若對於一個人臉面的認識與想像,從而可以在具備社會性的視野當中,析理出「時代的面容」。席德進慣於以寫生的方法向自然取景,並且鮮活地表現景物在動態氛圍中的存在狀態,經由創作者與外在景物間自然性的交互作用,產生具有社會性內涵的風景畫。這是席德進面對自然進行創作時,無可免去的社會文化生產的再現取徑。 《海邊》運用線條鮮明勾勒出海邊忙於捕魚事務的漁人,以及堤岸上或坐或立的人們,甚遠處與堤岸相連的房屋與樹叢,皆襯映在水色與天色相連的自然風景之中。在此,席德進使用暗紫表現山巒氤遠的氣氛與層次感,並且以清薄的青色描繪海水在光線照射下的清朗色調,與堤岸緊鄰的水面則是在渲染的黑之中,凸顯出堤岸的倒影。在此,我們可以在一抹介於水色和地土的色彩間的留白,感受到那親炙海邊的海水輕緩拍打、漫流海岸砂石的力量。由此可知,席德進的自然,除了是他個人感於自然的真實寫照之外,經由構圖、用色和線條的表現力,我們同時有若如臨實景的感受。在經歷歐美的參訪之後,席德進對於台灣風景的描繪,在眼力與技法的輔助下,更顯出自然的真實表現力度。 出處:陳美靜,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6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