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城門

席德進(1923–1981),四川省南部縣人。1948年杭州國立藝專畢業之後渡海來台。席德進在《生活雜誌》及法國駐華大使館收藏的畫冊中見到畢費(Bernurd Buffet,1928–1999)的硬挺直線,深受影響,發展出粗黑線條勾勒輪廓的繪畫風格。1960年代初期遊學歐美,受到普普藝術(Pop Art)、歐普藝術(OP Art)、硬邊藝術(Hard–Edge)較大的影響。這些影響在席德進的油畫作品上表現得直接而明顯,然而在水彩作品中則較隱晦。 水彩作品〈城門〉作於席德進歐美遊學歸來,熱情地投入臺灣鄉土寫生的時期。在抽象風潮之後,普普藝術以擁抱世俗大眾品味的姿態重新回歸具象繪畫,這讓席德進更加自信而肯定地投入臺灣大眾生活實況的描繪。古老的城門遺跡與現代的樓房建築,汽車、機車、腳踏車與行人,電線桿、交通號誌與招牌看板,他以敏銳的速寫能力,忠實地記錄了臺灣現代化發展歷程的變遷軌跡。畫中景物多以硬挺的線條勾勒輪廓,表現出畢費的影響,尤其以電線桿表現得最精彩。建築造型較方整,紅、藍、黃、綠色彩鮮麗,略有硬邊藝術造型與歐普藝術色彩之遺韻。 出處:施世昱,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2。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68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