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956年,席德進常前往彼時台北縣社子(延平北路)的「永生工藝社」繪製陶器相關作品;該年也完成其重要的油畫作品《賣鵝者》。此刻的席德進尚未舉辦他的「個展」,也還在摸索其「藝術家」的身分認同,然而對於肖像畫、油畫、水彩等媒材的不同表現,除了不斷嘗試,也留存了相關時代景觀紀錄給予後世探索。 《村》的畫面中,表現出背景天色陰晴不定的片刻,前景的鴨子或游動、或向前引頸喝水,居民於屋簷下閒談、休息,這些景象皆把鄉村生活的概況描繪出來;此外,由明亮色調的矮房接連而成的天際線,也與晦暗的天空形成對比。搭配暈染、點綴以青綠色的樹木,構成了1950年代末仍處在農業社會,尚未轉型的台灣具體面貌。值得一提的是,席德進1950年代末的作品,繪畫的線條的表現顯示出法國畫家畢費(Bernard Buffet, 1928-1999)的影響,而此作中的民房建築,以黑色線條勾勒輪廓邊線,看似簡筆卻精準有力度的描繪方式,為其明顯的風格特色。 出處:陳威儒,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56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