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畔》的畫面中,描繪的是游泳池中與池畔旁人們活動的景象,屬於休閒娛樂的主題。在構圖上是以兩旁的看台與後方的房舍,框架出中間的水池;欄杆、看台、房舍間則有著大量垂直線和平行線的使用,增添畫面平穩的感受。前景嘻笑玩耍的兩人,以及後方或坐或站,或游於水中的人們也為畫面添加許多生氣,同時,人物描繪著重於黑線條的輪廓表現,帶有臨場寫生的速寫式筆調。環繞周遭的樹木,是以簡略的線條描繪枝幹,樹葉則運用深淺不一的綠色,以及富含水分的筆觸層疊刷染,致使色彩間相為融合。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遠景的山體,僅用線條勾勒出連綿山勢,不著色彩,使得觀者將視覺重心放在前景的活動上,有著凸顯主題的作用。由此可觀察出《池畔》的風格,乃具1950年代席氏致力於野獸派(Fauvism)色彩試驗為基礎的一件創作。 出處:陳嬿晴,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