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紀念碑(巴黎康考特廣場)

在美國待了一年後便改途遊歷程歐洲,在法國停留時間長達三年之久,席德進曾在〈巴黎街頭的情趣〉一文中提到,在巴黎街頭融合了震耳欲聾的引擎聲、清境悠閒的咖啡廳,兩個極端的衝突住久了也會自在於這樣的情境中;露天咖啡座為作家、藝術家常駐之地,沙特(Jean-Paul Sartre, 1905-1980)在這高談存在主義、塞尚(Paul Cézanne, 1839-1906)與莫迪里安尼(Amedeo Modigliani, 1884-1920)在那爭論繪畫間的問題;巴黎街道像是網狀一樣錯綜交叉,不是方格式的路線,有些尖角、廣場作為緩衝地帶,讓人們得以尋得鬧中取靜的幽謐去處。正如此幅《紀念碑(巴黎康考特廣場)》所見,畫面中的路燈藉由濃黑線條勾勒出外觀形狀,散佈於人群穿梭的廣場上,運用色調深淺表現建築與空間的關係,幽靜淡雅的些許色彩點綴其中。此作與席氏早期台灣強烈色彩相比,風格相去甚遠,保留了速寫線條的俐落筆法,捕捉巴黎廣場涼爽有風、喧鬧與閒散並置的樣態。 出處:徐翌婷,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66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