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店面

席德進在離開四川老家來到台灣前,即受到法國作家紀德(André Gide, 1869-1951)的影響,嚮往著流浪、漂泊的自由生活,他曾到過許多不同國家的城市,特別是1962年與廖繼春(1902-1976)同在美國新聞處舉辦個展後,於隔年七月前往歐洲,接受一次西方藝術思潮的洗禮。此時期,他的創作已展現西方普普藝術(Pop art)結合傳統民間藝術題材的類型,同時,如同追尋著源自不同西方藝術家畫中所見到的歐洲街景,在遊歷歐洲期間,他亦留下不少歐洲街景建築的風景畫作。作品《店面》,他藉由粗黑線條的表現,強調出傳統木桁架建築被支柱與橫梁佈滿外觀的特色。人們在街上時而於櫥窗前駐足、閒談,呈現歐洲古城的悠閒風情,同時亦表現古建築與現代生活相互摻合的景象。席德進此時期的畫作,較不若描繪台灣風景在線條與色彩那般強烈的性格表現,卻仍維持著重速寫的形式,捕捉各地建築的特色,並記錄下旅居異國的閑散心情。 出處:楊佳璇,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65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