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在1970年代,席德進在繪畫上展開了融合水墨與水彩的技法表現形式。他勤練秦篆漢隸,並在繪畫中借用了書法對於線條的掌握與力道,如此的轉變,可與此時期席德進描繪古建築的素描作品相互對照,並對應到此作《船》中。他主要以線條勾勒出漁船的結構,除了帶有速寫的筆觸之外,亦可感受到線條粗細、陰陽、濃淡、重輕的轉變,藝術家利用天藍、棕紅之間的對比,將線條從輪廓線的禁錮中解放——由線擴展為色面,使船形更加立體;而船隻停泊的水面上,則以皴法乾擦出水面波動的流動感,一筆掃過留下的細碎飛白,精準地表現粼粼的波光。此時期之後,席德進不僅打破了傳統東、西方媒材的使用方法,無論在色彩或線條的表現上,都將水彩與水墨繪畫觀,融合得更臻純熟和諧。 出處:黃皓妍,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6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