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從1948年來台之後,席德進開始以台灣地方景色為繪畫主題。在嘉義高中(嘉義中學?)任教之時,受到學生作品樸實卻真摯的情感感動,故決意拋棄在學院中學習得的技法,重新「從自然中出發」,追尋其新的藝術生命。 1969年的作品《廟》,畫面中央主體是一座台灣廟宇,左方有一傳統低矮民房,廟埕前有若干攤販與步行的人們。席氏慣以直覺式的速寫筆法,繪出乾冷而硬的線條作為廟的輪廓線,畫面具濃厚的草圖感,其於前景處加上淺影,增加柔和之感作為平衡。在人物的表現上,席氏並非著重於寫實描繪,而是以簡筆的輪廓線條勾勒。在色彩方面,受到馬諦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的影響,以塊面的方式,於畫中使用紅、綠、黃、橙等強烈、濃厚的色彩,製造出淡雅、厚重的對比效果,意圖表現台灣亞熱帶氣候,陽光與景物的地方性色彩氛圍,充分展現了席德進眼中的台灣風土民情。 出處:黃璿亦,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6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