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本畫曾印刷在《席德進書簡—致莊佳村》中,當時作品名載「荷葉田田」,暗示描繪對象為夏日綻放的荷花。但仔細檢視花、花苞、葉與莖藤的形態,其實更接近台灣常見的常綠藤本植物大鄧伯花。這種熱帶植物,在二十世紀初由日本人引入台灣,極強的攀附性成為花園涼棚造景或建物遮陰的好選擇。常年綠意盎然的葉藤自棚架壁面垂下,襯上幾許花心蛋黃花瓣淡紫或淺藍盛開的花朵,精神奕奕在風中搖曳生姿,往往教人一見傾心。 研究者蕭瓊瑞(1955-)指出,席德進在自撰年表中清楚記載,1971年開始以台灣花卉為創作題材。大鄧伯花的色彩搭配,幻夢中帶著幾許輕淺、幾許沉鬱,一輕一重,一濃一淡間,正是席氏水彩繪畫所專注的對比表現。席氏以近似中國寫意花卉取其形神的恣意筆法,大筆大面地直接捕捉了大鄧伯花葉生動形態,並在其間點綴以線條寫出攀附性的莖藤,點線面的造形元素在畫中具足而靈活,既展現了植物本身特有的風情,也訴盡繪畫本質的造形原理。 出處:朱珮儀,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71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