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堂前

1966年返國後,席德進開始台灣民間藝術與傳統建築的尋訪,他說,相較於故宮中的收藏,廣大民間鄉野裡沒沒無聞的珍寶,才真正表徵了中國文化精神。作為一個海歸畫家,他大聲地喊出「傳統是我內在的能源」,強調以傳統蓄積在現代創作藝術的能量。建築學者李乾朗(1949-)經常與席氏踏查古建築,觀察到席氏畫古屋是將建築萃取為「線」與「面」,凸顯造型和色彩美感。 這張描繪古屋建築的水彩作品《堂前》,未採慣見的全景式視點,反倒像是將相機的取景視窗拉至古屋正身前,不斷放大再放大,最後僅餘頂端的一線天,而聚焦在正廳外觀這個景上。這樣的構圖方式,明顯反映了畫家去蕪存菁的表達,面與線,同光與影,以渲染、重疊的手法,共同俐落交織出畫面。而層次豐富的墨褐色,對應著磚紅色彩,凸顯了古建築的大器沉靜。畫家彷彿邀請著觀者,從光燦燦的艷陽下跨進廳堂,一起在光線斜斜照入的廳堂空間中,感受歲月文化的洗禮。 在收入於《席德進紀念全集(二)油畫》的畫作中,發現另一幅油彩作品《進士之家》,構圖和匾額文字上與此作極為相似,推測是姊妹之作。以席氏田調與作畫習慣,此畫或許是現場水彩寫生之作。 出處:朱珮儀,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