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古屋

自1966年從歐美返台後,席德進關注、記錄傳統民間建築,除了速寫和畫作外,更拍攝許多有價值的幻燈片,以演講和雜誌專欄撰寫進行分享。傳統建築研究者李乾朗(1949-),自1972年一次古建築參訪團活動後,開始與席氏熟稔,爾後兩人數度結伴踏查。李氏對這段情誼追記道:(席德進)以一個畫家特有的敏銳觀察力影響我們,對古建築的細部色彩與造型尤其注意。李氏也注意到席氏畫古屋多畫外觀,凸顯屋頂、屋脊和牆面顏色,將建築抽淬為「線」與「面」,凸顯造型和色彩美感。推測席氏對於民間藝術、民家建築的喜愛,或許與幼年經驗、思鄉情懷不脫關聯。 這件《古屋》作品,以他擅長的渲染法聚焦在古建築正身外觀,略側的視角,凸顯出這幢建築屋脊的馬背造型,微曲的屋脊弧度,讓視覺心理上感受到建築緊緊扎根在土地上,但厚實中卻又揚升的昇華感。構圖配置和色彩運用上,幾乎不作描繪的天空,留給畫面極大的呼吸感,建築以墨黑中帶褐、帶紅、帶綠的色調,烘托出歲月悠久之感,氛圍沉靜;正廳外廊色調沉鬱與較多的描繪,和兩側廂房紅磚白牆木門的俐落示意,一暗一亮一繁一簡中,充分展現了畫面的韻律。這種對比的純熟運用,顯示畫家不僅只是如實寫生,同時也在觀察與下筆中凸顯了繪畫的價值。 出處:朱珮儀,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