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街景

綜觀席德進的水彩創作中,在他1966年自歐美歸國後,可以見到在畫風上具有明顯的轉變,從他於1971年發表的文章——〈我的藝術與台灣〉,藝術家便自覺的論及自身在取材與風格上的變化:「…畫街景嗎?人車熙攘,有時警察還要來取締。於是我漸漸撤退到荒野,河畔…。遠離城市的紛擾,人事的干擾…。我畫上色彩少到極點,不再是五彩繽紛的世界。」若從席氏這番敘述,以及其他具有相似風格,並以「街景」作為命題的水彩畫觀之這幅《街景》,應屬於1966年前之作。不過,從這幅席氏早期的作品之中,已可見到與後期色彩空茫蕭瑟的風景畫之間,風格演變上的關係,比如畫面中以許多如同鉛筆速寫的細膩清淡色彩線條,描繪並排擁擠的騎樓建築,這些線條主要作為輪廓線使用,勾勒窗戶、屋簷、壁面,並在線條之中填入鮮明的色彩,或是渲染陰暗的色調作為建物之中陰影背光處。然而,至後期的水彩畫之中,線條與色彩互為一體,也就去除了輪廓線,畫面也更為簡潔,帶出藝術家遠離世事,隱身於鄉野阡陌的寂寥之感。 出處:黃皓妍,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