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山(紅屋)

席德進早期風景寫生畫面構圖有三分法,經常以山為遠景,作為營造畫面層次感的重要元素。畫面中僅以簡單的黑、灰漸層繪出深沉的兩道山景,天光灑下時逢雲氣繚繞,座落於山野間的鮮紅屋頂便成為目光聚焦處,整體明度較低且飽含水氣,展現出海島型氣候之濕潤特質。此作品視角為作者站在高處俯視民居的紅屋頂、林野與電線桿,向山景平望。頗似席德進在造訪金門時,於〈去金門畫古屋〉中所描述的畫面。曾獨自爬到屋後山頂的大石頭上,俯覽遠眺,望向在山石之間建立起家園的景象,感嘆陶醉於中國人的堅強意志。席氏認為中國潑墨畫法也是一種水彩畫,他探詢水墨與水彩技法的融合嘗試,他不但能畫水墨,也能畫水彩,以大筆渲染,或以水彩線條直接描繪部分細節。此時的水彩作品更加注重渲染效果與整體氣氛營造,亦是往後席氏在風景寫生作品中,寄情於景的主導力量,如同晚年追求中國傳統文人畫意境風格的預視。 出處:陳佳欣,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