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椰樹

席德進的風景寫生中,樹木可視為相當頻繁出現的元素,為席氏在觀察亞熱帶地景中,經常與街道、廟宇、建築等並列的題材,展現出樹木與人民生活之密切的樣貌,又或是成為山野中點綴席畫作風格的寫意之境。1950年代,同樣命題為《椰樹》的作品相比,沒有似野獸派(Fauvism)的多彩或強烈原色的使用,也已脫離似畢費(Bernard Buffet,1928-1999)較為粗獷、表現性較強烈的濃黑線條。取而代之的是以草綠、褐綠、墨綠等不同色調的線條直接鋪出樹型,筆法穩定而踏實,畫面右方的小草相較纖細而精巧。構圖依稀可見三分法所區分出的天、海、地,大面積的刷色與暈染自然表露出天光雲影,簡潔的畫面呈現出空間層次,又有回歸傳統水墨寫意之感,展現出海灘邊閒逸的氛圍。將海島型氣候的棕櫚科植物,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直觀面貌,貫徹席氏以真摯心眼捕捉的自然。 出處:陳佳欣,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