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席德進致力於水彩畫的改革,他所描繪的山巒,以中國水墨的墨色筆法,將色彩的彩度降低,以大筆呈現山體的色塊,簡化中國傳統山水畫的「皴法」,以簡單的線條勾勒出山體的輪廓線。其輪廓線不突兀,藉由顏料的水份與山體的色塊交融在一起,勾勒山形的墨色濃淡、深淺有別,呈現出山形不同的岩石色彩的變化。席氏將中國傳統書畫之筆法,融入了西洋的材料,並以自己的視角描繪山脈。 席氏在構圖的安排,前景的山勢,以線條與乾溼筆交錯來堆疊岩石的紋路;中景以大量的暈染表現;遠景則以青翠的田野當作遠方層次的鋪陳,顯現出遼闊之感。描繪山岩之色彩,席氏棕色的運用也有不同的層次感,包含了深棕色、淺棕色、土黃色、黑棕色……。席氏所描繪的水彩畫,並非西洋的水彩畫方法,他大量運用水份做暈染,以筆觸來象徵山頭的茂密的樹木,以淡彩暗示山頭間的石紋、植栽,值得注意的是,他運用線條的疏密與深淺層次,來表現山體岩石的凹凸形狀,呈現出自然生動的自然景致與色彩變化。 席氏的山脈加入書法般剛健有力的線條與抑揚頓挫之筆法,這些是他勤練碑體的成果,使其山形有隸書、草書的輪廓,渾然天成的山嶺氣勢、頓挫轉折間領悟到大地的鬼斧神工的雄魂氣魄。 出處:彭康家,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