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鄭惠美(1956-)指出席德進的創作最終還是回到水彩畫去,並將多年水墨畫的筆墨鍛鍊,置入水彩畫的創作中,採取水墨渲染的效果,再加上書法的用筆,再現出具有現代思維和技法的「新」的水彩畫。這種「新」的水彩畫使觀者的眼力不再只是辨識具體物象、造形的尋常之眼,而是轉而成為能夠明確區辨特定時代內涵的「時代之眼」。此作中的遠山,採取水墨渲染的效果,跌宕的山巒由此產生多重的空間感與氤氳的氣息,而近景中或高或低的民宅,在鮮明且飽和多樣的色彩描繪下,與那在空氣之中幻化萬千的山景形成虛與實的對話。水墨與水彩的交互作用,在席德進的創作中,產生出許多精彩的表現模式。在此之中,席德進運用水墨中點染的效果表現房屋前蓊鬱的灌木叢,映襯在綠色點染下的物象,失卻了具體形象的造型,卻招致更多充滿空間感的心境空間的發生。席德進對於空間意象的傳遞,關乎寫生的工作如何進行,也牽繫於觀者如何會意創作者筆下那具有文化特質的屋宇的造型變化。此作相較於席氏以建築為主題的作品而言,更多的是在表現房屋置立於自然之中的整體氛圍,而非單只是一種有涉族群文化造型的再現。 出處:陳美靜,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