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黃花

1971年席德進開始描繪花卉,也開始對傳統建築有興趣。1949年到1951年,席氏任教於嘉義中學,受到學生的啟發,拋棄過往的訓練,開始面對自然,對台灣的景色有新的認識。席德進描繪南台灣常見的阿勃勒,將自然景物加入個人情思,天人合一的境界,不拘泥於細節的刻化,並呈現出前後的空間層次感,將情感與自然景物結合。 繁花盛開的阿勃勒,葉片的疏密與深淺,在畫紙上有了節奏感,放眼望去燦燦的花隨風飄逸,席氏使用的黃色,充滿很多的層次感,有深淺,黃綠色、墨綠色、明黃色、橘黃色,運用不同方向、不同輕重的筆觸,表現相互交錯的大小花瓣。右方顏色較深的樹枝,顯然是前景的樹枝,是畫面的重心;左方顏色較淺的樹枝和葉子,呈現一前、一後的遠近空間感,表現出洗滌心靈之畫作。席氏抓緊自然,深入自然的核心席氏,以中國水墨之用筆與筆法,帶有嶺南畫派墨色多變化的風格,將中國水墨與西方媒材做結合,詮釋台灣家鄉的自然風光。 出處:彭康家,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