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古建築

席德進的作品強調實景寫生,除了在台灣各地旅遊作畫外,亦有許多旅外時期的寫生作品。在1962至1966年旅遊歐美,強烈而多樣的建築造型喚起他日後對台灣傳統建築的關注,席氏於1966年返台之後,開始有意識地關注台灣古建築。1970年代則至日本、韓國、菲律賓與中南美洲等地旅遊,而風景畫中的建築為題材之一。 席氏早期水彩風格,常以黑色線條勾勒物像輪廓線,並將物像以色彩填滿,整體色彩鮮明,構圖較複雜。1970年代後的晚期水彩作品,顯見畫家將中國傳統繪畫追求的墨韻高度運用於水彩中,此期間,人開始退出畫面,建築物則更融於自然之中。 此作《古建築》為建築立面作品。建築物位於畫面中央,左右兩側由樹林包圍,構圖、鋪色對稱。畫面具備明暗對比,由建築物門與窗的透空,可見光影、樹林與天空的背景;建築物的結構輪廓線幾乎以乾筆完成,亦於建物表面施予紅、黑色乾筆,賦予建物斑駁的歷史感,疑似廢墟。草地與樹林則以疊色與暈染方式完成,且以其晚期一貫的手法:以灰黑色的淺影為綠林之背景,背景亦敷予淺灰藍色。蔚藍色在蓊鬱的綠林中賦予畫面些許明亮與冷靜。由該作的選材及席氏日記選中的記錄,推知該作極可能為其於旅遊菲律賓時,對二戰後的古牆、古建築廢墟有感而繪製。 出處:陳千智,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