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馬背屋

歐洲遊歷返台的席德進,將目光投注到生活週遭的古建築,針對自身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的精神提筆為文,並透過實地踏查的繪畫藝術,化諸具體行動,呼籲人們珍視獨特的文化資產。 台灣的閩系傳統建築常見山牆與屋脊交接處翹起的視覺造型有──馬背(五行山牆)、燕尾,席氏認為最早於漢代石刻圖像的屋頂便能發現這樣的審美觀念,且在造型上應和著中國漢代隸書以降運用毛筆的起落動態變化。 此作《馬背屋》可見席氏繪出山壁裝飾的細節,創作手法上經歷1950至1960年代間「現代藝術的思潮」洗禮後,涵藏著平面化幾何元素的運用;然其結合較為溼潤、製造朦朧暈開的效果,延伸在寬尺幅的畫面,使觀者隨之欲探究竟。此作與相關系列作品亦體現了畫家對於中、西建築居住機能上相異的思考。 出處:陳威儒,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