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966年席德進剛回到台灣,他便開始策略性地實地調查台灣的古建築、民間藝術,1970年代古厝、古家具等題材便成為席氏晚年持續關心的對象。《屋》,是以一棟置身在樹林間的民宅作為題材的創作,構圖上,橘紅色、建築結構對稱的古屋,周圍環繞著深綠色描繪、外形輪廓非常簡略的樹木,整體元素都放置在青綠的草地之上。民宅屋頂可見燕尾、馬背的建築構造,在用筆方面,粗黑線條描繪出民宅的屋頂,上色處則多用飽含水分的筆法,營造出柔和之感。關於古屋的題材,1977年時席氏曾說道:「這些年來,我盡量避免去接觸世界的新潮藝術,為的是讓我自己的藝術向泥土紮根…從中國的文化背景中,從台灣的氣候中,從中國人深厚的民族感情中脫孕出來。」而他找到的方法是:「我走向民間…浸淫在即將消失的『中國面貌』之中」,因此古建築在他的看法中是作為中國情懷的載體,《屋》成為了實踐的成果。 出處:陳嬿晴,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77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