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古厝

從1966年起,席德進開始收集、整理民間藝術資料,並認真地觀察台灣的老建築與古蹟,這些素材成為他創作的主題。 這幅畫,席氏描繪於1978年,這一年,他極力呼籲林安泰古厝保存原貌,並在《藝術家》雜誌撰寫〈台灣古建築體驗〉系列文章,希望喚起國人對古建築保存的意識。席氏於1969年開始繪製墨與彩交融的山水畫與古屋,將中國彩墨的渲染與法國畫家畢費(Bernard Buffet, 1928-1999)的黑色粗線條的勾勒筆法應用在水彩中,並運用水墨畫「墨分五色」的概念。在這幅的用色上,建築體的本身是畫面的重心,席氏運用相當多的暗色,顯得彩度較低;而下方圍牆下的植物,運用抽象的手法,以簡單的直線與點狀來表現。構圖的安排,席氏將建築體安排在畫面的正中央,避免構圖呆板。左上方的屋簷延伸於天空中;左右兩旁圍牆的構圖也並非對稱,圍牆由左往右,愈來愈高延伸於畫紙之外,使觀者視線有向外延伸的遼闊之感。 出處:彭家康,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78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