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花(蜀葵)

1970年代,台灣遭逢國家定位的震盪,在藝術史上習以「鄉土寫實」描繪這時期的藝術,而席德進也言「我的畫,從我早期開始直到今天,始終有一個不便的基調;那就是以台灣這地方的景物,作我表現的素材。」。他以實地觀察的方式,細緻地記錄台灣人文與自然的痕跡,而花卉題材便是風景畫之外,大量開展的創作。 《花(蜀葵)》,花卉有如水墨沒骨法的效果,不勾勒輪廓而直接以色面表現,淡墨又由濃墨花體向下流淌,有如雨中濕潤的朦朧,與對比強烈的綠、桃色彩,形構柔潤又富動感的氛圍。在此植物系列作品中,題材顯露席德進對台灣景色的關懷,水彩多色與東方水墨暈染的特點交融,則映出其藝術的思考途徑:「假如我們不是那麼狹義地去解釋水彩畫,我們何嘗不可以說中國宋代的潑墨法不也是水彩嗎?所以不同的,是中國畫以墨為主,以墨當色了吧。」。 出處:林芳多,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7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