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風景

席德進造訪臺灣許多山川美景,時常現場寫生與實景心神交融,體會大自然的魅力,他在日記寫道:「我作畫時重寫生,捕捉在當時那一瞬即逝的靈感,畫的時候所要畫的是特色。例如:房屋、建築的特色,風景的特色,這和在屋內閉門造車是完全不同的……我的水彩畫已滲入了現代化的筆調,譬如說:用顏色的『對比』來表現距離,這就和以前用顏色的『深淺』來表現距離的不一樣。」 1973年的〈風景〉描繪了廣闊的山景,以具有層次感的墨綠與灰藍分成濃淡製造遠近,巧妙使用色調的對比處理距離感,渲染技法表現出氤氳水氣的感覺,以細筆勾勒眼前的樹,它們隨風飄動,配合翠綠色嫩草,清新可愛,藝術家成功捕捉眼前的意象,除了客觀描繪自然景物的實景,還加入作者主觀的投射,大自然的美在當下給予藝術家的感動,與心靈相應,兩者之間進行對話後產生出微妙的火花,整體不僅展現山川之間的生命力,也透露出朦朧的詩意。 出處:羅子喬,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7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