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花(仙克來)

在藝術史的脈絡中,以「花」為題材十分常見,但席德進觀察到西方與東方看待自然的差異,1977年出版的《席德進水彩畫集》提到「西方人畫花,是插在瓶中,已加上了人工的改變,而中國人尊重自然,追求天趣。」,認為西洋靜物畫佇立瓶中的花朵,與中國文人畫矗立於自然的花截然不同,而同年的《花(仙克來)》因襲了以畫紙記錄植物,而非以花瓶框限自然的中國傳統。席氏採取特寫視角,在大片留白中,凸顯仙克來的桃紅花朵與墨綠片葉,在他探索水彩設色的同時,兼容水墨的沉著用色和暈染,花與枝葉輪廓淺淡的暈染,可見其對水分的恰當掌握,氤氳朦朧的效果,柔和了紅綠的強烈對比;而葉片同樣不以線條勾勒,交疊暈染的深綠、淺綠,呈現水色渲染的氤氳,也表現葉紋的自然特色。此系列的花卉寫生,是席德進在1971年後的創作核心之一,他試圖在傳統具象徵意義的梅竹菊蘭外,望見台灣在地花卉的景貌,賦予「花」新的意義。 出處:林芳多,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77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