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花(聖誕紅)

在民國初年(1910年代),普遍觀念仍僅將水彩作為油畫的草稿,或是較次級的創作;到林風眠(1900-1991)、高劍父(1979-1951)與徐悲鴻(1895-1953)等人從歐、日返國後,開始探尋所謂「國畫」的創作過程的革新,席氏繼承這樣的精神,重新領略水墨與水彩的運用,創造出系列獨具特色的水彩畫作。 此作品《花(聖誕紅)》上方紅色花瓣邊留白,暗示出瓣葉交疊間的輪廓,使主體突出,部分花形以淡墨暈染,如傳統水墨對於單色表現上常用的技法,更可以見席氏對水分與墨彩之間的掌握力。而葉片以濃墨堆疊表深,又添上不同色調的綠,融中西方水彩技巧,描繪出花瓣枝葉的樣態。同樣為專注描繪花卉,又較為著名的作品《鳳凰木》亦是具地方性色彩,且能代表台灣生氣蓬勃景觀的典型之作。此花卉題材的作品,約在1971年後大量出現在席德進作品中,更可以從中窺見其將自身對於水墨及水彩之特質交融,發展出極富變化的創作手法。 出處:陳佳欣,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