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古厝

席德進曾發表多篇文章,分享其觀察研究台灣傳統民房古屋、古建築的文章後的諸多心得,他在文中解析古建築的結構功能、美感造型及其象徵的意義與內涵。此幅《古厝》,描繪的是傳統閩南合院式建築,其以局部呈現的方式,特別著重於建物牆門的造型表現。此院門為一字牆,中間高起處另築一道高牆,帶有門樓的造型意涵。此院門沒有屋頂,而是以凸起如雲頭的山牆取代,牆壁與門相互交接,形成圓弧優美且富力度的線條。牆堵處另描繪出以磚砌成的漏窗,漏窗在民居中帶有裝飾效果與通風功能。席氏運用色調暈染,更為凸顯建築空間層次分明的空間感,並於建築正堂處,繪製出屋簷下樑柱的彩繪紋飾,顯現此建築的細緻,及具此屋宅主人權力位階的象徵。當論及「門」時,席氏曾寫到:「大門像是一首序曲,先給你視覺一點風味,培養你情緒,再把你引進一個即將面臨的人造的小天地中。」透過古建築,他發掘隱藏於民間由線與面組成的藝術表現,亦喚起社會對於傳統建築文化的保存意識與重視。 出處:楊佳璇,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